第30章 志向(1 / 2)

杜预惊愕的看着面前的曹髦。
一时间,他竟是说不出话来。
曹髦先前的诸多事情,杜预看的很是清楚,他一直都在猜测,皇帝真正在意的不是本身的权力,也并非是大魏的中兴,他只是在意天下的兴亡而已。
而在今天,曹髦的回答坐实了他的猜测。
这是一个敢豁出自己的性命去平定天下的人。
杜预的内心无比的纠结。
因为,治理天下,匡扶社稷,同样也是杜预的志向。
他真的很敬佩这样的皇帝,如此的君王。
很多人都认为皇帝是如同武皇帝,文皇帝那样的圣王,可杜预却觉得,这位很可能会超过那两位明君,成为真正的圣王。
可杜预却不敢说话。
司马昭对他很好,将他当作自己的心腹,对他言听计从,做到了完全信任。
若是在这种时候选择背叛君主,那自己还是个人吗?
东汉所留下的政治体系就是如此,层层为君,县令被称为县君,县内的对他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君王一样,太守就更不必多说,以郡为国,太守就是当地的主君明公。
而在庙堂内,举荐者就是被举荐者的君主,在皇帝与自己的君主发生冲突时,站在自家君主这边的人并不少。
当初曹操就是用了这样的办法来架空庙堂,开府,然后以魏王的名义来征召天下的贤才。
如此一来,这些贤才的君主就是曹操,而不是坐在上位的皇帝。
他们严格意义上是曹操的属官,是魏国的私臣,不是汉朝的官员,食的是魏禄,并非汉禄。
这样的办法让司马家受益匪浅,从司马懿那代开始,他们就开始效仿曹操的办法,这条道路就这么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。
杜预并非是魏朝的大臣,他是司马昭的属官。
曹髦看着面前迟疑的杜预,也是重新露出了笑容。
“这样吧,您可以多等一个月。”
“若是朕成功了,收服了司马昭,那您就跟着司马昭一同来辅佐朕。”
杜预一愣,“若是失败了呢?”
“若是失败了,那就说明司马昭死在了朕的手里,您可以独自来辅佐朕。”
杜预目瞪口呆。
曹髦却是一副自来熟的模样,让杜预坐在了自己的身边。
“您勿要觉得朕是自大,您连洛阳的局势都看不透,而朕对卫将军的行踪却是一清二楚。”
“朕虽然不曾打过仗,但是也知道知己知彼的道理,卫将军如今不知道彼,连己都不知,如何能是朕的对手呢?”
“朕的想法是这样的,通过卫将军来一次性收服河北的军队。”
“朕想让羊君来担任镇北将军,暂且就不设征北了,以羊君的能力,让他驻扎在幽州,足以平定外头的那些贼寇了。”
“西北的陈泰和司马望已经在设法解决了,淮南的诸葛诞呢,朕决定让他来当太尉。”
“您不要如此惊讶,对毌丘将军,朕还有其他的安排。”
“荆州的王昶,说实话,此人永远都是在观望,他没有单独做事的魄力,若是这些军队都归顺了我,他一定会臣服的。”
杜预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忽然就跟自己说起了这些,不过,顺着皇帝的思路想想,这倒是個不错的破题思路。
但是也要考虑到其中的几个重要因素,诸葛诞未必愿意前来庙堂。
他当初被指认与大将军同谋,如今皇帝亲政,他敢来洛阳吗?
“陛下,臣倒是觉得啊,这镇南将军”
杜预刚开口,却忽然反应过来。
不对啊,我不是你家的谋臣啊!
他赶忙停了下来。
曹髦忍不住笑了起来,“朕知道,想让诸葛将军前来洛阳,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但是,诸葛将军是个重视名声的人,朕相信他不敢起兵来反朕的。”
曹髦认真的说道:“做到了这些,大魏各地就能平定了。”
杜预忍不住再次说道:“陛下是不是忘记了督青徐军政的胡将军?”
曹髦很是自信的说道:“朕听闻,此人病重,命不久矣。”
杜预只觉得纳闷,胡遵的身体一直都很不错啊,在诸多将军里都是最硬朗的,怎么自己不知道他病重的消息?
难道皇帝是要刺杀他??
不该啊,堂堂征东将军,哪里是能轻易杀掉的?
看着杜预那狐疑的眼神,曹髦也不知该如何解释。
别看胡遵看起来很硬朗,实际上,他会在半年后病重,一年后直接病逝。
这事要如何解释呢?
难道要说自己夜观星象,发现胡将军命不久矣?
曹髦干脆的挥着手,“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事情。”
“朕已经决定提高大魏士卒的待遇,接下来,就会是减轻农民的负担,保证商贾的安全。”
“在各地开设官方的学堂,让圣人的道理传遍天下,讨伐蜀国和吴国,将那里的豪强大族迁徙到这边来再将这边的豪强迁徙到那边去。”
“反正短时日就是这些想法了,对了,听闻您还擅长打造工具,朕这里有些设计图,要不你帮朕看看?”
曹髦看向了杜预,而杜预瞪圆了双眼,正一动不动的看着皇帝。
这叫短时日内的谋划?